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新闻

加强文化交流 携手共创未来

时间:2024-09-12 13:14:46 国际新闻 我要投稿

  加强民间交往 讲述生动故事

  外交部国际经济司二级巡视员 王 琪

  在古代,丝绸之路绵亘万里,积淀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去年,中国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重要一项就是支持民间交往。

  第一,做好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有着独特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各国媒体应该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精神,不断增进各国人民以及不同文化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不断夯实共建“一带一路”的民意基础。

  第二,做好共建“一带一路”生动故事的讲述者。要提高传播产品的质量,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让共建“一带一路”参与者亲自讲述,让受众以可视化的方式看到共建“一带一路”的积极成效。

  第三,做好共建“一带一路”多边合作平台的搭建者。共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传播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鼓励各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媒体、个人积极参加各类共建“一带一路”多边合作平台,在不同场合发出声音,同时也要加强协作,共享和优化报道资源,共同形成专业、高效、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保护传统村落 焕发文化活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一级巡视员 董红梅

  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守住中华农耕文明的“根”和“魂”。在全国开展6次调查认定,把8155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实施挂牌保护。8155个中国传统村落中,保护55.6万栋传统建筑,传承5965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5518个传统村落编制了村志族谱,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活态传承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构建系统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工作格局。完善法规制度,推动地方性立法工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已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历史街区与古老建筑保护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列入国务院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已有8个省份、近30个市(自治州)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地方性法规。

  将传统村落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农村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相结合。在保护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推动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

  推动经济发展 促进文化繁荣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 阿 来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这是唐代成都的景象,与蜀锦制造有关。

  汉唐以来,成都在中国织锦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支撑点之一。讨论各类文化交融时,离不开用具体的事物代表一种文化的先进性,代表一种文化的高超技艺和审美。现在,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我们向世界提供的不再是过去的传统制造,而是现代制造。

  今天的四川越来越开放。我们重新发现了丝绸之路所带来的通向世界的,从文化繁荣到经济发展、再到各种交流的丰富可能性。以后提起四川文化,人们会越来越多地想到现代制造业,尤其是在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形成的企业文化、技术文化、科学文化。要形成开放的、广义的、文化的眼光。一个产品想要走出去并形成品牌,品牌的故事讲得好不好,品牌的内涵提炼得准不准,都会对品牌影响力产生直接影响。而这种讲故事与提炼内涵的能力,离不开涉及管理、科学和传统审美的文化。文化是基于生产的,它植根于物质,又显著影响物质生产和生活。

  提升运行质效 完善物流体系

  陕西省西安浐灞国际港党工委书记 孙艺民

  陕西西安浐灞国际港积极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持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服务,全力构建现代国际物流体系。

  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内陆港。西安浐灞国际港已建成占地5600亩、年集装箱吞吐量540万标箱、运力6600万吨的重要国际铁路枢纽,拥有3束6线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内陆自动化无人码头,可满足中欧班列每年1万列以上开行需求。

  高质量构建现代国际物流体系。常态化开行西安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等18条国际干线;开行西安至山东青岛、浙江宁波等铁海联运图定班列;开行至越南、老挝等互联互通班列,实现东西向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与南北向西部陆海新通道在西安集结交会。

  高效率提升集结中心运行质效。实现海关与铁路数据联通、智能报关、集装箱循环运输,班列运行效率提高1/3以上,综合成本降低15%以上。